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0月24日,江西省南昌县塔城乡罗家,村里的戏台下人头攒动,演出尚未开始,来自附近各村的观众已经将戏台下坐满。凤岗采茶剧团,这只由当地农民组成的业余剧团,也是江西省唯一一家村级民营采茶剧团的演员们,正在简陋的后台做着准备。自乾隆年间至今,历经多年的风风雨雨的剧团,已经传了八代人。 南昌采茶戏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由塔城乡凤岗村岗下刘家的刘红元等村民最早创作而形成,原称茶灯歌,1952年改名为采茶戏。在当地,听戏、看戏是当地农民休闲生活的“重头戏”。图为从高空俯瞰村里的戏台。 刚吃过午饭,身为团长又是主要演员的刘海兵准备好舞台设备后,开始化妆,一旁的演员则在抓紧时间休息,一天两场的演出,演员们需要足够的体力支撑。刘海兵是凤岗剧团的第八代传人,这个民间剧团,采用的是师傅教徒弟,传帮带的形式,完全依靠演出收入维持运营。 剧团演员都是由村里的村民组成。“忙完了收稻谷,赶紧出来演戏。”据了解,现在剧团有演职人员24个人,光夫妻就有几对,平均年龄有五十岁左右,而且2/3的演员家里还种着田。 团里的演员,大多是从小跟着师傅学戏后进了剧团。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政策不允许的情况下,老一辈的演员们还偷偷四处巡演,度过了艰难的“地下生存”时期,为剧团保留了火种。 每个演员一个行李箱,带着演出所有的用具。外出演出条件简陋,演员就席地而睡。 “演出收入不高,一年两三百场下来,平均每个人也就3万多元。”演戏很辛苦,学戏不是一两年就能成,现在的年轻人在外面打工一年最少能挣几万元,愿来学戏的极少。”刘海兵认为,他们这样传帮带的剧团,继承人是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 演出前,刘海兵正在和音箱师调试设备。剧团里的音箱师是最小的成员,今年18岁,进团也已经5年。说起学戏,他也一脸摇头。 一位演员使用多年的化妆箱。 一双用了多年的演出鞋。记者注意到,凤岗采茶剧团的演出不少设备已经十分陈旧,使用了数十年的木质道具箱,已有许多地方掉漆。由于缺乏资金,包括服装在内的很多道具都是演员们自己动手制作的。“虽然没有专业剧团的条件,但我们有专业剧团的态度,每一次演出都很认真、很努力。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演出中有民间的东西,很传统,很地道。”刘海兵说。 舞台的LED大屏后,就是演员的衣帽间,挂着各种道具和演员的衣服。 虽然是非专业剧团,但却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欢迎。“剧团一年有300多场演出,明年春节的演出时间都已经全部预订。”刘海兵告诉记者,目前剧团能够出演30部大戏,20部小折子戏。正是因为有如此丰富多彩的剧目,凤岗采茶剧团声名远播,频频走出当地,抚州、九江等多地都常邀请剧团演出。 因为有当地文化局的“农村文化‘三下乡’准入证”,每年剧团安排“三下乡”演出任务50多场,这也为剧团带来了一些收入。 一位化妆完毕的演员,等在后台准备上场。 乐师团队,也都是当地农民出身。 演出开始前,村民赶来看戏。凤岗采茶剧团所在的水岚洲,有着悠久的采茶戏传统,无论男女老少,都能哼上几句。最鼎盛的时候,周边5个行政村每个村都有两个以上的采茶剧团。但时至今日,10多个剧团中,只有凤岗采茶剧团还在顽强地坚守着。 进入21世纪后,凤岗采茶剧团团长和全团人员在演好传统剧目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农村一些地方出现迷恋赌博等现象,自编自导自演了像《劝夫》等一大批妙趣横生、发人深省的现代剧目,还演出了《盼桥梦》《春暖水岚》等一批歌颂党和政府的新剧目。进一步激发了众多村民倍加热爱党和政府、努力建设美好家乡的热情。 来晚了,没有座位的村民,就坐在自行车上看戏。 一位村民用手机录下演出过程。记者了解,随着今年来文化下乡的逐步深入,文化部门加大了对农村文化市场的投入,同时切实帮助此类剧团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后继无人的问题,已经在探索联合艺术院校进行培养的路子。”刘海兵告诉记者。
来源:中国江西网 文字、图片:王祺 编辑:邹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