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兴海 报道
济南讯 8月26日下午,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莒文化与文明起源”专题会议在山东大厦举行。国际历史学会秘书长罗伯特·弗兰克等近20名中外专家学者围绕莒文化与文明起源、莒文化与文字起源、莒文化的精髓与儒学内涵比较、莒文化的时代意义以及莒文化社会经济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副市长杨留星,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守亮,县委副书记、县长孟青,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曹临,副县长刘香初、刘建勋参加会议。
专题会议上,专家学者们认为,作为东夷文化的先进代表,莒文化是齐文化与鲁文化的先声和前导,有着五千余年的文明史,对研究文明起源、华夏文化、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态等重大史学和理论课题具有重大意义,被列入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平行会议议题,颇具含金量。
据悉,8月23日至29日在我省召开的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由国际历史学会主办,中国史学会与山东大学承办,主会场设在济南。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创办于1900年,每5年举办一届,是国际上影响最大的历史学盛会,被誉为“史学奥林匹克”。本届大会是国际历史科学大会首次在亚洲国家举办,国家主席习近平致信祝贺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开幕。
国际历史学会秘书长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先生就莒文化进行研讨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负责人李伯谦先生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宋镇豪先生
澳大利亚南澳洲历史局局长玛格丽特·安德森 (Margaret Anderson)女士就莒文化进行研讨
澳大利亚富林德斯大学教授、世界考古学大会主席克莱尔·史密斯(Claire Smith)女士就莒文化进行研讨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巍先生
让世界聆听莒文化的声音
□本报记者 王兴海
8月26日下午,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主会场山东大厦高速厅,近20位中外“历史大咖”围圆桌而坐,共同研讨一个专题:莒文化与文明起源。
有“史学奥林匹克”之称的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历史,大会第一次走进亚洲、走进中国,也第一次把目光聚焦到了“莒文化”上;而对于有着数十万年文化根系、一万余年文明启步、五千余年文明史的“莒文化”来说,这是其国际层面研讨会的“处子秀”。这次思想上的交流汇聚,对于“莒文化”和国际历史科学大会,都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作为东夷文化的先进代表,莒文化对研究文明起源、华夏文化、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态等重大史学和理论课题的重要意义吸引了三位外国历史专家的目光,让他们与莒文化实现了第一次“亲密接触”:国际历史学会秘书长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先生,澳大利亚富林德斯大学教授、世界考古学大会主席克莱尔·史密斯(Claire Smith)女士和澳大利亚南澳洲历史局局长玛格丽特·安德森(Margaret Anderson)女士全程参与了会议研讨。
交流才能产生思想的火花。专题会议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莒文化与文明起源、莒文化与文字起源、莒文化的精髓与儒学内涵比较、莒文化的时代意义以及莒文化社会经济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负责人李伯谦先生首先指出,目前对东夷文化中极具典型性的莒文化的研究还是远远不够的,莒文化有着非常独到的特色,在山东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明发展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如何弄清它的起源、发展历程,“史学研究者和考古学家们责任重大”。
莒文化将中华文明延伸了千年以上,在中华文明发展中地位和重要性自不待言,但专家和学者的看法更趋理性,意见也更富有建设性。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宋镇豪先生看来,“莒文化自强自尊、生生不息延续下来,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其政治地位上,其丰富的内涵和文化包容性,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宫长为进一步提出:“东夷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中具有示范意义,而莒文化正是其中的先进代表,充分研究莒文化,有助于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重新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体格局的形成,重新探索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次研讨会,对于莒文化研究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2014年,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在陵阳镇建设鲁东南古代文明研究中心,这也是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首次与村级合作进行古文明研究。“我们就是考虑到莒文化的地位和影响,这里曾经是鲁东南地区文明的中心,在开展国家级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这一片地区也是一个关注重点,我们今后还要加大力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巍说。王巍还对《莒地历史文化简明读本》等莒文化系列丛书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种文化的简明读本既通俗易懂,又很具有系统性,这是很值得学习的。”
研讨中,三位外国专家学者在认真研读莒文化相关论文和聆听现场学者讨论的基础上,也分别从文化认同感的建立、加强学术研究合作、探索古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发表了看法。罗伯特·弗兰克表示:“在过去的几千年中,中国如何能够在统一后形成华夏民族相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认同感,这些观点又是如何维持并传承下来的,这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世界各地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史学家、考古学家们聚在一起,就是要在交流中产生思想的火花,探索文明起源、文化认同等共同的问题。”
克莱尔·史密斯强调了合作在研究中的重要性,她认为中澳两国之间可以探索新途径,加强在文化研究方面的交流合作,而莒文化也要参与到这种交流合作中。玛格丽特·安德森则表示:“莒文化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我们可以尝试通过新媒体向更多的年轻人进行宣传,让人们认识到这些古老文化有多么重要,从而积极参与到对它的保护中去。这也有助于将史学研究推出单纯的学术领域,推向更广泛的普通大众并使之受益。”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互动和交流,莒文化成功牵手国际历史科学大会这个舞台,但让世界聆听莒文化的声音还需持续发声。据了解,近期我县还将承办由北京大学古代震旦文明研究中心和山东省考古协会主办的“青铜器与山东古国学术研讨会”,在莒文化的交流和传承上再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