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党建引领。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各乡镇脱贫攻坚工作组成立临时党支部,挂点县级领导担任支部书记。分4个片区建立第一书记临时党支部,建立微信群,搭建起第一书记互相沟通、互相促进、自我管理的平台。以主题党日活动为契机,落实“三会一课”等党内政治生活,推动“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激励和引导党员从项目、资金、技术、信息上鼓励和支持贫困户发展致富项目,带动脱贫致富。140个县直单位党组织深入各自扶贫点开展走访慰问、村庄整治等630余次,投入帮扶资金折合1981.156万元;2900余名党员参与村庄整治,12000余名党员参与贫困户精准识别。结合“连心”工程“1+N”行动计划,“七一”期间,开展“第一书记进百家、万名党员促脱贫”三送活动,为每名党员送上一枚党徽、一本《党章》、一封《致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基层党员的信》,共走访农村党员1.4万人,发放资料1.4万份。树立典型,打造标杆。挖掘树立了一批脱贫攻坚工作典型人物。如:妻子身患重病住院,依然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狮山乡竹峦村委会主任曹开阳;通过自身努力做泥工,摆脱困境的春桥乡五旬盲人游国春等。
构建“党建+”模式。推行“党建+现代农业”,采取“支部+协会+贫困户”、“支部+专业合作社+基地+产业大户+贫困户”等党建脱贫模式,把贫困户组织起来,打造了鄱湖晨晖农场、繁荣香菇基地、周溪虹湾龙虾养殖基地等一批富民脱贫产业基地。推行“党建+健康扶贫”,成立健康扶贫临时党支部,将党建与健康扶贫工作有机融合,建立党员示范岗,落实党员责任区,鼓励党员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积极帮助贫困群体解决就医问题。截止目前,全县已落实“先诊疗后付费”877人,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行“四免五减半”。
夯实基层基础。强化村级管理,编印《全县村(社区)干部名册》和《村(社区)干部履历表》,建立工作台账。完善村支部书记任命备案制度,调整优化15个乡镇39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按照10%左右的比例排查软弱涣散党组织,实行“一支部一处方”的“治疗法”,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29个。采取“财政补、乡村筹、部门帮”的方式,投入帮扶资金460余万元,23个村级组织无活动场所一次性全面解决到位。近2年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6个。提高基层保障。在为959名村定工干部办理养老保险的基础上,2016年乡村两级共投入24万元为全县村(社区)干部办理了人身意外保险。同时把村级光伏电站建设作为短期脱贫和长期致富的最佳产业扶贫项目,作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点工程来抓。通过两个月时间,196个50KW光伏发电站全部并网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