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结合“区域小市”的特点,强化顶层设计,以“六个一”为抓手,建立了覆盖市、县、乡、村的四级文化消费网络,基本做到了全员覆盖,让城乡居民享有公平的消费资格。
搭建“一个文消平台”。开通文化消费智能服务平台,引导全市各类文化机构、文化企业和商户入驻平台,提供个性化的文化服务与体验,弥补文化消费供给侧普遍不足问题。平台现有会员总数50140,上线消费商品653,入住文化企业124家。
创新“一种幸福书屋惠民模式”。按照蒋斌书记的指示,采取“建、改、租、腾、移”等方式建设了59个社区“幸福书屋”,并逐步摸索出“党建+幸福书屋”“幸福书屋+活动”“幸福书屋+培训”“幸福书屋+看护”等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惠民模式,让“幸福书屋”真正带给人幸福。
打造“一批文化小馆”。引导剧院、书店、咖啡厅、影院、艺术馆、体育馆、文化众创平台、文化产业园等社会力量参与建设“文化小馆”,形成了“文化+娱乐休闲”“+公益培训”“+书吧”“+众筹沙龙”“+名家工作室”等新的文化消费业态。已建成首批20个“文化小馆”。新余慧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通过“文化小馆”半年吸引到馆市民1.7万人次,经营收入340余万元。
探索“一条贫困群众文化消费新路径”。一方面“四个一点”降门槛,通过贫困户出一点、帮扶干部帮一点、文消资金补一点、有线网络公司让利一点的方式,降低贫困户(低保户)的收视费,只一方面“两个一半”升补贴,采取专项资金补贴一半,社会力量支付一半的方式,让越来越多人参与文化扶贫中来。新余乡村悦读组织为乡村的学生捐赠书籍,与文消网络平台对接后,经书店让利、文消补贴,优惠幅度达到50%。文化消费对扶贫攻坚工作的全覆盖,直接拉动文化消费3550万元。
建成“一批文化服务站”。在全市517个乡镇(街道)、村(社区)设立文化消费服务站,通过标准化服务,实现了文化消费服务基层全覆盖。电工厂社区常住人口2.7万人,流动人口0.3万人,试点工作启动前,居民文化消费形式相对单一,每年参与文化消费的居民不超过1000人次。社区文化消费服务站设立后,约有2.6万人次通过文化消费服务站参与文化消费活动。
办好系列节庆活动。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市、县(区)、乡(镇)、村四级自愿”等方式,鼓励“四级组织”承办节庆活动,对活动经费进行补贴。新余市围绕打造中国七夕节文化品牌,连续几年举办爱情诗词大会、央视综艺七夕特别节目、七夕姻缘民俗文化旅游节和七仙女文化高峰论坛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拉动文化旅游消费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