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涨姿势!没想到九江竟然有这么多座桥,我竟一半没走过!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标志, 就像说起九江就会想到庐山, 说起杭州就会想到西湖。 除却这些鲜明的烙印, 我们还能在城市里看到什么? 俗话说“逢山开路,遇水建桥”, 九江境内河流众多, 自古以来先民在水上造桥连接起条条通道, 今天,小编就带你看看九江各种不同特色的桥梁!
浔阳区 李公堤思贤桥 说起李公堤,它有一个更为九江人所熟悉的昵称——小坝。
小坝横跨九江的两颗明珠,甘棠湖和南门湖。 可是你知道吗?在以前,两湖是一体的,甘棠湖古称景星湖,由庐山泉水注入而成,汇入长江。 后人为感念唐江洲刺史李渤德政,改名甘棠。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茏。——《诗经·召南·甘棠》
唐长庆二年(公元822年),李渤跨湖筑堤以利交通,并在堤上建桥安闸调节税时,以利灌溉。后人称此堤为李公堤,此桥为思贤桥。一堤将甘棠湖分为两半,东称南门湖(南湖),西为甘棠湖。现桥为六十年代重修。
如今九江人已经习惯在晚饭后,携家唤友在小坝散步。尤其是夏夜里,燥热的空气到了这里变成了凉风习习,两岸树影映在水中,翠绿的景观灯打在树上,好看极了。这是,九江人独特的记忆。
浔阳区 烟水亭九曲桥
烟水亭九江人心中的地标建筑。相传为三国时名将周瑜的点将台故址。 唐代诗人白居易始建亭湖中,取其《琵琶行》诗句 "别时茫茫江浸月",称"浸月亭"。
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父子甘棠湖滨建造了一座亭台。周寿在甘棠湖畔,远看庐山。只见一派"山头水色薄笼烟"的雅致的景象,将他父子所建的亭子取名叫"烟水亭"。
以前观赏烟水亭是要坐船前来,1972年为了方便游人游览特意增建了九曲桥,将烟水亭与湖岸相连。
庐山锦绣谷 天桥
锦绣谷是从花径西侧的吊桥洼绵延至仙人洞的一段秀丽的山谷。相传为晋代名僧慧远采撷花卉、药草的地方。这儿四时花开,灿若锦绣,既有万谷呈芳的樱花、梅花、云锦杜鹃,又有古今闻名的庐山瑞香花。锦绣谷间,断崖天成,石林挺秀,怪松覆壁,泉洞缀岩,游客叹为观止。
天桥:一块峭立横空而出的巨石,有如悬在半空中的一座桥。这里古称“仙人盘”,曾经是庐山大林寺历代的大和尚们悟道参禅的好地方。这里两边崖壁横空相互对峙,与谷底相对高度达60多米。
相传元代末期,吴王朱元璋和南汉陈友谅的军队大战于鄱阳湖时,败逃到此,在前临深壑,后有追兵的紧急关头,只见天空中金光闪烁,一条金龙自天而降,变成了一座桥。朱元璋顺势策马奔过,飞奔而至的陈友谅,坐骑都撞上朱元璋的马尾巴了,忽然一个惊天霹雳,雷迅捷隆隆,天昏地暗,出现一道灼眼的蓝光将石桥击断。刹那间龙变的桥消失了,桥断后,云散日出,仍然是双崖对峙的绝涧。
庐山(星子)观音桥
观音桥栖贤谷中段,原名栖贤桥,因桥侧建有观音寺,人们就称观音桥,又因架设于三峡涧上,亦名三峡桥。已有一千年历史。
观音桥是一单孔石拱桥,桥基立于东西两岸的悬崖上,下临深潭,设计精巧,造型美观,历经近千年风雨,至今完好无损,是我国古代桥梁建筑工艺的珍贵遗产,古人赞为"神施鬼设"、"巧夺天工"。
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当阳(现江西省九江市)石匠高手陈智福、陈智汪、陈智洪三兄弟,经过千辛万苦,精心设计,终于在涧上架起了一座"石彩虹",使这天堑变通途,出现了"百尺悬潭万道山,一虹横枕翠微间,半天云锦开青峡,几地轰雷撼王关"的神奇景象。这座"石彩虹"就是名垂千古的三峡桥。
观音桥能被称为“江南第一古桥”,根本原因在于它的建造工艺--纵列单拱榫卯结构。
观音桥畔,秀林葱翠,景色如画。桥的南端,傍山矗立着石造小亭,亭内有一眼清泉,俗名"招隐泉",为唐代茶神陆羽品题的"天下第六泉";另一头有石级可至桥下刻有"金井"二字的巨石之上,石下壑深百丈,激流穿石,怒涛飞溅,动人心魄。
白鹿洞书院 状元桥
宋朝书院讲学之风盛行。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因朱熹和学界名流陆九渊等曾在此讲学或辩论,这里成为理学传播的中心。
相传书院的创始人可以追溯到南唐的李渤。李渤养有一只白鹿,终日相随,故人称白鹿先生。后来李渤就任江州(今九江)刺史,旧地重游,于此修建亭台楼阁,疏引山泉,种植花木,成为一处游览胜地。由于这里山峰回合,形如一洞,故取名为白鹿洞。
状元桥和棂星门、泮池、礼圣门及礼圣殿组成的棂星门院为进入书院大门的第二个院落。
状元桥原名“泮桥”。
状元桥下是“泮池”,即泮水,在棂星门内的,是《诗经·鲁颂》的篇名。据《郑笺》记载,泮宫即学宫,泮水就是学宫前的水池,状如半月形。古代书院一般都是砖木结构,泮池蓄水,可以应对发生火灾的重要举措,还有美化环境的功能。久而久之,泮池也就成了书院的代名词,古人读书启蒙称之为“入泮”。白鹿洞书院的泮池,原来也是半月形,后来在维修时改为长方形。
千眼桥始建于明崇祯四年间(1631年),位于都昌县多宝西山蒋公岭脚下的鄱阳湖水底,属于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全国最长的水中石桥”。桥长2930米,宽1.2米,长条花岗石铺成桥面,松木大柱立于湖泥中支撑桥面。因为泄洪孔共983个,故得名为“千眼桥” ,也称“千孔桥” 。
明崇祯四年(1631年),都昌的父母官钱启忠刚上任时就亲身徒步感受这条驿道,并当即领倡捐俸集资,筑坝修堤,买石购木,历时两年,在湖滩最深的洼泽中建起了一座约一华里长的石木桥。为纪念他的功德,后人亦称此桥为“钱公桥”。
到了清嘉庆二年,时任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令的刘达桂丁忧返乡,亲眼目睹“徒步涉水冻毙者”,于是联络星子县名宦黎世序等人,捐俸集资,成立“永济会”,亲自主操石桥修建工程。历时五年,终于建成一座约五华里长的石木桥,与“钱公桥”连成一体,成为如今人们看到的“千眼桥”。
都昌 马涧桥
马涧桥的东北和西南两面,崇山峻岭,中间为狭长地带,宽不到500米,地势险要,马涧港顺山势而下,流经此地段汇源头港而入鄱阳湖。 该桥横跨马涧港,纵贯东西大路,为古时通往饶州要道。据《都昌县志》清同治版记载:“在元延年祐间,由县人李善庆所建,历经乾隆癸丑年众姓重修。咸丰二年县人五品顶戴李春晖等倡仪再次重修。”
该桥为石质单孔拱桥,桥长22米,宽6米,高10余米,桥上原建有歇山顶、重檐亭屋,分为三层,亭屋内上置观音菩萨,中间设十八罗汉,下有三尊大佛。
整个楼亭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气势雄伟。马涧桥的建成,沟通了东西交流,来往行人与日俱增,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在桥西侧便形成了一个古老的集镇——马涧桥街,街坊长约300米,历为饶九通衢,清代称马涧桥市。 1940年5月间,日本侵略军占领了马涧桥,石拱桥上的楼亭被日军放火烧毁。抗日战争胜利后,马涧桥上重修为一层梁式结构亭屋,共5间,全长18米,宽5.3米,高4.3 米,为县内唯一保存的桥亭合造古代建筑。现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修水 善述桥(郎桥)
善述桥在修水县新湾乡,桥头的碑文和刻在桥身横梁上的文字记载,此桥名叫郎桥,又称善述桥。
该桥建于光绪29年(1903年),桥身长31米、宽5米。除桥墩是用4个巨石垒砌成的外,桥身全是用株树木构建而成。桥上建有木结构长亭,以便过往行人在桥上纳凉休息避风雨日晒。古桥虽然经过了年长月久的洗礼,但依然显得非常的坚固。除少数的栏杆损坏外,桥身上的梁木至今保存完好。
桥名释义:所谓“善述”,字面上为“善于叙述”之意,源自《礼记·中庸篇》里“父作之,子述之”的句子。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善述”指的便是孩子善于讲述亲长的事迹,蕴藏“孝”的涵义。
永修 莲花城碧溪桥
云居山,原名欧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西南部,中国著名佛教名山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其山顶真如寺是佛教禅宗(曹洞宗)的发祥地,为全国佛教“三大样板丛林”之一,国家重点开放寺庙。
莲花城景区是云居山人文佛教景观相对集中的地方。云居山顶,四周群山拥翠,中间一片平地,煞似一朵盛开的莲花,故称“莲花城”。千年古刹真如寺就位于该景区内。
位于赵州关内碧溪上,是宋代佛印了元禅师所建,故又名“佛印桥”。桥面中间有一断痕,相传是由一位仙僧踏断后又用鼻涕连接时留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