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县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吴斌 通讯员 陈丽娜)邵云寿出生于北山乡素仙村,和许多农村的孩子一样,没读过什么书的他,很小的时候就去学了泥匠。 邵云寿说:“初中毕业时,我父母希望我学一门手艺,然后跟着我姐夫做泥工。”
众所周知,泥匠是一项非常辛苦的职业,风吹日晒不说,干的还全是体力活。年轻气盛的邵云寿并没有安安心心的做着泥匠,他始终想着怎么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邵云寿说:“泥工是一件很辛苦的活,从那时就想到:这个泥工就不能做了。所以后来就改行了,做服装这个行业。”
改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俗话说的好,隔行如隔山,你这放着现成的泥匠手艺不做,去做完全不懂的服装?在外人看来,邵云寿这个决定就是一个笑话。
邵云寿说:“以前也流行去南下打工,回来的人都是穿西装革履,而且特别像,我就想不能做这个泥工了,然后跟着别人南下找份工作。”
果不其然,邵云寿的想法很美满,现实却很骨感,南下打工的他找不到工作,就连住的地方也没有。
邵云寿说:“记得有一次找工作没找到,在学校的阳台地下睡了三个晚上,跟我村里同年的小伙子。20来岁也没有觉得苦,只是一心想着那天能找到工作真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邵云寿的坚持获得了回报,他顺利的进入了服装行业,从一名小小的普工一路走到了品质部经理,而这一干就是17年。
邵云寿说:“一做就做到了2011年回来,17个年头,一是因为有小孩了,有家里负担了;有年迈的父母,因为我在家是最小的,父母年过古稀,我就想着最好是一家人在一起,父母生我们养我们不容易,而且在高龄期间陪陪他们晚年,所以选择回家。”
回家创业一直是邵云寿心中的理想,家乡也有着许多让他放不下的情怀,而这时,一个契机让他下定了回家的决心。
邵云寿说:“正好有个机会,有个同学他已经在县里有一个工厂平台,所以和他合伙做服装加工。”
从一名就业者到一名创业者,邵云寿的身上多了一份重担,他积极联系客户,招聘员工,到处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就为了能让厂子顺利的走上正轨。
邵云寿说:“我从一个管理者到领导者的身份转变,所以要包容很多,包括工人的心理、客户交流,当你从那个层面走到另一个层面,不是自己创业就不能由着自己的性格,必须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可天有不测风云,由于诸多原因,邵云寿的工厂经营不景气,时刻面临着倒闭的危机,夫妻俩辛辛苦苦攒下的血汗钱就这样打了水漂。
邵云寿说:“那一年投资八万元,当时那一笔钱,有一部分是借来的,借了一半,本来外面的收入也不高,半年就走不下去了。”
黄玉华说:“那时很难过,没有很多钱,打工又很紧张、但是也没有办法,有亏也有赚的时候,我就跟他说,自己做,做点小本生意。”
第一次创业失败并没有让邵云寿气馁,他四处借钱筹措资金准备自己出来单干,这个倔强的都昌汉子始终觉得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
邵云寿说:“选择自己单干,那时在朋友那里拿了十来车过来,从自己夫妻两个开始,鼓起勇气两个人开始干。
黄玉华说:“我会支持他,他决定的事情我会支持他,不管是亏本也好、赚钱也好,我会支持他。”
俗话说的好,夫妻齐心,其利断金。正是邵云寿夫妻俩的吃苦耐劳,他们的辛苦付出终于获得了回报。现在,邵云寿的服装加工厂不仅办的风生水起,还带领着周边许多贫困户一起就业,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邵云寿说:“贫困户3、4个,当时村委就因工厂周边有我们村里在县城陪读安排来我这就近就业,我也提供更优惠的条件给他们。”
朱木英说:“1千多块钱,满意,如果不满意也不会来这里,以前在家种田,种田赚不到钱,我也在这里赚点钱过生活,这里多少一天2、30元,我60多了。”
说起未来的发展,邵云寿有着自己的打算,在办好服装加工企业的同时,他准备利用家乡闲置的土地来种植油茶,去带动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邵云寿说:“我们这边空缺的土地资源有很多,我觉得油茶是持久性的发展产业,可以带动周边的村民,只要我做成功了,大家一定会跟着干。在这个过程中,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我首先想到自己如何努力去做好,政府是去帮助比我们更需要帮助的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邵云寿,一个都昌汉子,用自己的坚持与勤劳守卫着自己的创业理想,完成了一次人生的华丽变身。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新时代都昌人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我们也希望,在这片我们深爱着的土地上,能涌现更多的创业者,更多的致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