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鼓声之城,是黄帝最初的都城。今江苏徐州。大彭成为夏商周三个朝代的“五伯"之一。
我们常谈论读书人取笔名的话题,他对自己雪夜彭城这个笔名颇有一番深意。他说,我等乃沧海一粟,无色无臭的水珠而已;因为寒冷,成了冰雪,然不失一颗干净之心;虽历经寒苦,仍未变黑,得存一袭白衣;虽然不能制造光明和温暖,却让处于黑暗和寒冷中的人看到诗和远方。一番深情灼见,求其志,闻其道,行其善,涵盖着勇者仁人,诗的风采。
以"舌耕"为生计的雪夜彭城,清淡中见智慧,不为名利所累,兴趣广,钻研深,在书法、画画、玩古董等方面颇有建树,却不去沽名钓誉四处张扬,低调为人,勤奋做事。他创作的诗、小说、散文和评论,融哲学、艺术、人文关怀、审美等为一炉,已然成为本土文化圈引人注目的独特风景。
书中咏物的作品,《蒲》《辣蓼草》《公孙树》等,咏物寄怀,横岭侧峰,将植物注入生命、赋予灵魂,犹一股芳香从地里生长出来,沁人心脾。
雪夜彭城,天性中不乏天真童痴,外表似乎岸然,但内心热情如火。每有心上朋友相逢,把酒问天,豪情万丈。对待朋友不黏糊不玩心机。虽是鸿儒才士,从不高谈阔论;发为文章,其文风质朴又融合诗的风采,乐的韵律,“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他的著作,不仅有我书架上的《烟雨四友》《烟雨人语》,还有《烟雨不语》《烟雨自语》《烟雨梦语》《烟雨论语》《烟雨书语》《烟雨画语》等小说、诗歌、散文与评论文集。其笔下处处见学术智慧和艺术风采。鄱阳湖生活气息乡土民俗俚语气象万千。读着读着,似乎读出了"烟雨现象"在朦胧的烟雨之中闪烁着一道亮光,让我奔向那有诗的地方。
当然,足够的创作热情离不开健康的体魄。无论严寒霜冻,穿着短裤晨跑是他几十年不变的必修课程。临近花甲他仍然一口气跑过十公里的路程。生活本就平平常常,他却是用生命进行自己的创作,活生生的一个"立身须谨慎,文章且放荡"的诗人。
作者在讲述平凡人的故事时,态度诚恳,宽容温厚,如《文人》《小脚接生员》《剃头爷爷》《细姑嬷嬷》《地主杜庚子》等,作者用素描的手法书写这些人物形象。那些人虽饱经风霜却独具人格。"只读过夜校的文人","儒家思想……广播于民间,被那些和土地血脉相连的人接受并反复实践,佐以人间真善美,……成为人间永恒的精神,成为灿烂的中华文化底蕴。"作者对文人的认定,是"一辈子不卷入公众视野不被炒作,无论风吹雨打我行我素不思改悔的文人,也真算是个幸运的文人,真正的文人"。而不是指搞文化工作的就是文人,也不是写了一些文章的人就是文人。作者认定的文人应该是具有君子风范注重人格修养的人。
在书写人物命运时,摒弃繁冗破碎的陈述,似乎原汁原味,实则“质而实绮,质而实腴"。饱蘸深情的笔墨,让文字注入善和美的真情,触摸到读者内心深层的那个地方,非华丽见生命。孙犁在调散文写作时说过:"组织要求严密,形体要求短小,思想要求集中,其取胜之处,从不在于诗,而在于理。它从具体事物写起,然后引申出一种见解,一种道理,形象而有力地说服人们,教诲人们,这就是散文的生命所在。”雪夜彭城在《烟雨人语》散文中,讲述的人物、景物、叙事与议论,显现作者沉静注视芸芸众生,敏锐捕捉周围素材提炼升华出人格魅力。作品语调纯正,语言质朴,不玩弄词藻,不尖刻,不雕琢,集知识性,哲理性为一体,文以载道,醇正绵长。
《丢失的痛》《一夜花蔫知多少》《一句真话的代价》《高考》等,是作者内心的隐痛,不想诉说却又无法按捺住“内心的不安与烦躁”。年少时求学路途艰难,上大学的美梦始终萦绕在心头。他写道,“……这是陈年旧事,写了许多文章,唯独这件事此前没有在我的文字里留过痕迹。我真的很回避这段往事,它给我的决不是悲伤,也不仅仅是痛……”。作者不想着墨化解窘境,因为时光不会倒流。有时候,人的潜力遇有灵性和动力会找到出口他文思泉涌,用书滋养着精神,放旷心灵。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逼迫着他另找天地成就了他特立独行、从容、超然、狂放不羁而又平易亲切的饱学之士。
人的智慧,是与上天赐予的灵性和后天的勤奋分不开的。
掩卷之余,我沸腾的心缓缓平静;我感慨,我佩服,我敬重,我仰视……想起颜渊仰视仲尼的一段肺腑之言“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用以表达我的心情很恰切。同时,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雪夜彭城,刘凤荪,两个名字,一个人。资深教师。1978年我们同进师范读书。他进数学班,我读英语专业。同住一张床架,他睡上层,我住下铺。八O年毕业,各奔前程。
写于鄱阳湖岸老君村
二一七年三月七日
《小说庄园》墙上的牛脚印
[都昌文学]廷松◎茶花清香
《都昌文学》冯春霞◎叶脉秋菊
《都昌文学》咸济◎云住的微笑
《散文花园》回家的路
《都昌文学》黄帅‖让梦在心中绽放
《散文花园》城里的年,乡下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