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很多朋友都追《人民的名义》这部剧。
我也看了几集,被开头的赵德汉给吓住了。
他清楚地记得自己受贿的金额——两亿三千九百九十九万五千四百元!
而更让人诧异地是他面对满满一冰箱的人民币,竟然说出了这样的话:
“我穷怕了”
“我一分钱也不敢花”
“我坐在这看着这些钱呐,就跟小时候在地头,看着要丰收的庄稼一样。”
让人哭笑不得。
但是这件事真值得我们思考。
因为人还真是这样,小时候严重缺乏的东西。
如果没有得到正当的心理引导,长大后会努力加倍去补偿。
如今的孩子,看上去什么都不缺,往往缺乏——心理营养。
为人父母可以不是土豪,但是一定要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
关注心理的成长,引导孩子的价值观发展至关重要。
因为父母在童年给孩子什么样的爱和教育,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2
就像需要身体营养一样,孩子需要心理营养。
第一个重要的心理营养就是——尊重。
可以说,没有尊重,孩子无法构建健康的内心世界。
会让孩子自卑,甚至自暴自弃。
记得上次开车从老家回来的时候。
在高速公路服务站临时停靠。
当我在等着热水泡面的时候,看到旁边一个妈妈生气地扇了她女儿一个耳光。
那个女孩大概有八九岁,黑黑瘦瘦的,眼睛躲躲闪闪,看上去就有一种自卑感。
被妈妈打了之后,她怯生生地看着四周。
我也只能看一眼就躲过她的目光。
因为她肯定不想刚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被人看到。
没有哪个孩子愿意被人看到,因为人都有尊严。
但小小的孩子无法控制父母的行为。
挨打了,只能忍着,只能让妈妈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践踏自己的尊严。
在这种公共场合动手,我想这个女孩内心是惶恐无助的,只能默默承受。
但那个愤怒的妈妈发泄之后,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
拉着一个小儿子的手,又逗小宝去了。
多年以后,不知道这个女孩会怎么回忆自己的这些遭遇。
有时候,往往还酿成悲剧。
前几天,重庆市一个仅10岁的男孩因为“父亲不准观看电视,不服教育一气之下从家里卧室的窗口跳下死亡。”让人觉得惋惜,一个如同朝阳般的生命突然逝去。
事件的细节我们无法一一探究。
而孩子“厌学”,父亲管教严格,是一个事实。
悲剧地发生足见家庭教育问题积累了很久。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孩子们的叛逆举动到了极端情况下会采用最严重最惨烈的自毁,来抵抗控制者意志的入侵。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的时候,情绪更加不稳定,做事冲动。
总是会觉得父母的话就是控制自己,指责自己。
在父母看来很轻的一句善意的提醒,到了孩子那里也会变味,威力会被放大好几倍。
如果父母没有尊重孩子的人格,而是随意去指责或者殴打,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亲子之间产生情绪对抗。
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认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
需要你的尊重,还有真诚无条件地爱。
3
这几年,很多妈妈看到小孩跳楼的新闻繁多,觉得很吓人。
就问“儿子也经常看动画片,我也不准看,孩子就发脾气,我要不要管呢?是不是管的太严格,会出问题呢?”
很多孩子进了青春期,父母更是不敢管,怕出问题。
结果很多孩子在放养的路上越走越远。
当然要管,但是管孩子有一个前提:尊重和爱。
有一种态度:平和而坚定,而非责骂。
在最初的几年,给孩子的内心播种下尊重和爱的种子。
就算是管教,也不会出现问题。
因为孩子内心是温暖的,爱着父母的,就不会选择那种自毁的方式来对抗父母。
如果你脾气暴躁,孩子一犯错不管青红皂白一顿打。
然后跟孩子说我打你是为了你好。
说一通的大道理,结果孩子没一个字能听进去。
因为你所谓的“善意“和关心,在盛怒之下会变味。
父母情绪的平和,是孩子的福气。
特别是父母相爱和睦的家庭,孩子的脾气会好很多。
因为情绪是会传染的。
很多人长大了发现,自己跟父母当初的臭脾气一个样。
而孩子跟自己的脾气又很相似。
其实都是相处的环境和教养方式有关。
暴力家庭催生暴力孩子,平和的父母养出好性格的孩子。
4
父母之爱,应该真诚而无条件。
很多妈妈说,我当然爱我的孩子,甚至愿意为孩子付出生命。
可是到了问题出现时,马上就变得“有条件”了。
“你这么不乖,不要叫我妈妈”
“你还这个样子,我就不喜欢你了。”
“你看看你们班那个谁谁谁,你能有他一半好,我也高兴”
“你给我省心一点。小心我揍扁你。”
看上去好有道理,满满的“爱”,但是都绑着条件。
对于3岁前的孩子,我们能做的就是满足他们对爱的心理需求。
记得很早以前。有一次,儿子躺在床上,自己不爬起来。
一定要奶奶拉一把。
奶奶说你这么大了,自己爬起来。
他就较劲,还哭了起来。
后来我过去把他拉了起来还不情愿。
我知道习惯宠溺他的奶奶有时候也会耍点小性子,说是要磨练磨练孩子。
那天晚上,他就做梦还在哭喊着“拉我,拉……”
事情很小,但能看出对孩子的影响。
有时候,孩子吵闹,仅仅是你没有关注他而已。
而有时候是因为需要你的一个爱的抱抱。
有时候,也许是你会错了意,却一定要求孩子按照你的意思来。
我见过不少的大人,特别是老人,喜欢逗孩子玩。
孩子说“爷爷,抱我上去。“
爷爷就说“叫我爷爷,大声一点叫,我再抱。“
孩子往往赌气不叫。
最后爷爷们又哄着骗着孩子开心,满足他。
乐此不疲的逗着,有些还一定要把孩子逗哭了才作数。
孩子不是宠物,千万别当宠物养。
其实我养过小狗,小狗也有自己的想法呢。
得尊重它们。
养孩子更是如此。
在最初的阶段,父母的情绪平和以及陪伴、加上及时满足孩子的合理需要,就是安全感的最好来源。
爱需要发声练习。平时可以跟孩子说出自己的爱。
有时候跟儿子一起睡觉的时候。
我会说“谁是我最爱最爱的宝贝呢?是我的枕头吗,还是我的被子呢?“
这时儿子会抱紧我,枕着我的胳臂。
一脸的小幸福说:“是我呀!是我!”
他们会认真地对待我们每一次爱。
孩子有一颗温暖的心,比什么都重要。
当亲子间有了这种亲密的爱。
再来谈规矩,谈生命的教育就好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