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千余年前,初唐才子王勃在鄱阳湖畔、赣江之滨留下了千古名句。
历经时空变迁, 江西秀美本色未改。
2016年,江西被列为我国首批三大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最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实施方案》获批。7月19日至20日召开的中共江西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江西省研究了生态文明试验区实施方案的落实意见。
坐拥整个鄱阳湖流域、正处工业化发展中期的江西,将在这次试验中为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寻找答案,给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摸索标准,探索一条通向美丽中国的绿色崛起之路。
“好风景”何以“养”成
盛夏雨季,鄱阳湖水天一色。
湖畔的南昌市新建区象山森林公园,树木汇成林海,20多万羽鹭鸟自由嬉戏。
不过,这些美丽的鸟儿也给周边的村民们带来不少烦恼。
“靠近湖堤的那片低洼田,年年会被鸟儿吃掉不少稻谷。但我们不能伤害它们。”村民陶学水说,从去年开始,国家和省里下发了农作物受损生态补偿,湖区农民不再“吃亏”了。
“一亩田补偿56元,全村9000多亩水田可补偿50余万元。”昌北村党支部书记陶文革说,有了农作物受损补偿,村民们护鸟爱鸟的积极性更高了。
不让“人鸟争食”,是江西30多年推动绿色发展的生动诠释。
江西以高度的生态自觉,将绿色发展融入经济社会的每个角落。
1983年,着眼整个鄱阳湖流域的综合治理,江西创造性提出:“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治山必须治穷”的系统性治理理念,推动建设“山江湖”工程。
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西先后提出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以及绿色崛起工作方针,并始终将其贯穿于全省各项工作。
2014年底,六部委将江西列入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上提出,江西要走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江西样板。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一定要保护好,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30余年的绿色发展实践,让江西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有了担当的底气与勇气。
江西省发改委生态文明处副处长康健林认为,江西的生态文明建设涵盖了鄱阳湖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将对大湖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和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借鉴意义。
而既要发展也要保护的江西,将在更大范围为中部省份甚至全国更多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探路。根据实施方案,江西将打造成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样板区、中部地区绿色崛起先行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创新区、生态扶贫共享发展示范区。
守住碧水蓝天,一个“绿富美”的江西正在成长。
2016年,江西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设区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86.2%,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88.6%,均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根据部署,江西将用一年时间消灭295个国控、省控和县界断面的劣V类水,全面提高水环境质量;
在开采规模位于亚洲第一的德兴铜矿,1987年就开始荒废的1号尾矿库,经历近十年的复垦尝试,今年将被种上棉花;
在江西境内的昌江上游,一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行动正在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