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引领愈发明显,工作成效全面显现
党中央提出长江经济带战略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全省上下立即行动,狠抓落实,总的看,理念有升华、支撑成体系、机制大完善。一是工作理念有升华。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转变过去传统发展理念,真正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突出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战略实施的重中之重,全省上下形成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共识共为。 二是政策支撑成体系。围绕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规划纲要》,先后出台了江西省实施规划及系列专项规划,制定了年度工作要点,印发了生态环保专项行动方案,有效形成了以规划为龙头,以年度工作要点为重点、以专项行动为抓手的落实体系。三是协同机制渐完善。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以上率下、亲自部署,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谋划和综合协调,各地各部门共同协调配合,国企、民企、外企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有效构建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
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以来,江西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五个牢牢抓住不放松”,实现了“五个领域大提升”。
(一)牢牢抓住生态环保不放松,长江中游生态安全保障能力大提升。
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与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有机结合,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着力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一是狠抓生态环保专项行动。扎实开展“共抓大保护”中突出问题、沿江非法码头非法采砂、化工污染整治、入河排污口监督检查、中办专题回访反馈问题整改等6大专项行动,出台文件20余部,调度推进50余次,落实问题整改500余个,整治了一系列生态环保突出问题。基本完成造纸、制革、电镀、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的清洁化改造。加强水上安全监管和船舶污染专项执法检查,推进船舶结构调整。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完成畜禽养殖“三区”划定工作,划定禁养区5.1万平方公里,关闭、搬迁禁养区内养殖场2.5万个。二是加快实施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重大工程。实施清河提升行动,全面启动劣V类水和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完成25个重点工业园区和48个县市污水配套管网建设任务。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工程,2017年新增造林142.1万亩,封山育林100万亩,退化林修复160万亩,森林抚育560万亩。实施耕地保护和修复工程,2017年新建高标准农田290万亩。三是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全面推行“河长制”,加快自然资源产权改革,完善国土空间管控体系,划定生态保护、水资源、土地资源三条红线,在全国率先实施全流域生态补偿,初步构建生态文明考核评价与追责体系。全省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工作成效明显,2017年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江西全省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92%,空气质量优良率83.9%,生态环境质量稳居全国前列,绿色生态优势持续巩固。
(二)牢牢抓住战略通道支撑不放松,综合交通走廊建设速度大提升。
围绕加快形成“六纵六横”综合运输通道、建设中部地区重要交通枢纽中心,不断强化战略通道支撑。一是构建与长江黄金水道对接的现代港航体系。启动九江江海直达区域性航运中心建设,加快推进赣江、信江高等级航道建设,2017年赣江、信江高等级航道梯级工程项目全部落地实施,将分别在2019、2020年实现规划高等级航道贯通。二是构建快速、大能力铁路通道。实施昌吉赣、赣深、安九高铁项目,北上南下的高铁加快形成。武九客专、九景衢铁路建成投运,昌景黄铁路开工建设,对接周边主要经济区大能力快速铁路通道逐步形成。三是构建高等级广覆盖公路网。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基本达到6000公里,打通28个省际高速通道,提前完成“十三五”建设目标。普通国省道升级改造全面提速,2017年实施普通国省道升级改建工程1100公里,打造“畅安舒美”示范路788公里。四是空中走廊加快形成。昌北机场年旅客发送量突破1000万人次,上饶三清山机场建成投运,南昌瑶湖机场试飞,瑞金、抚州等支线机场及一批通用机场前期工作积极推进。
(三)牢牢抓住创新驱动不放松,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步伐大提升。
适应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求,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深度参与沿江产业对接合作。一是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建立创新型省份建设“1+N”政策体系,开展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突破1.2%。2017年全省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7家,新增25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全省新登记企业增长20%。二是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实施新兴产业倍增、传统产业转型、新动能培育“三大工程”,全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和服务业占GDP比重分别为32%、42.5%,比重分别同比提高1.5和1.2个百分点。三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两年共出台130条“降成本优环境”政策措施,累计为企业减负1500亿元。
(四)牢牢抓住省际协商合作不放松,长江中游城市群共建成效大提升。
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中游省际协商合作机制作用,深化与湖北、湖南共同推进多领域协商合作,拓展与长三角及周边城市群的互动发展。一是继续深化南昌市与武汉、长沙、合肥四省会城市合作,共同打造区域合作“升级版”。二是推进长江中游湖泊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市场一体化体系建设、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方面对接合作。三是积极对接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加快构建“一群两带三区四组团”的新型城镇化布局,全省城镇化率达到54.4%,提高1.3个百分点,有效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五)牢牢抓住拓展开放合作不放松,沿江区域一体化程度大提升。
坚持市场深度开放、内外一体开放、进出双向开放,努力打造内陆沿江双向开放新高地。一是加快推进开放平台建设。赣州综合区封关运行,南昌综合保税区封关,赣州铁路国际集装箱临时货场获批,九江进境木材国检监管区实现进口木材首次直通运营,九江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开工建设,九江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启动。二是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关检一体化。全面实行检验检疫全国一体化和“三个一”通关模式,完成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实现进出口集装箱“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实现关检查验、放行指令信息化,提高了通关效率,减轻了企业负担。
2018年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按照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江西省委起草了《2018年江西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要点》,通过了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目前正按照会议精神,对照国家工作要点进一步修改完善。主要是“做好五篇文章”,答好时代问卷。
(一)做好“水”文章。
深入推进“三水共治”。一是深入推进生态环保“十大”行动。分别是非法码头非法采砂整治规范提升行动,化工污染专项整治深入推进行动,入河排污口整改提升行动,饮用水水源地安全整改提升行动,长江干流岸线保护和利用专项检查行动,重金属、磷污染治理行动,船舶污染综合整治行动,固体废物大排查行动,沿江绿化美化行动,消灭劣Ⅴ类水攻坚行动。二是推进生态环保“六大工程”。分别是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程,森林质量提升工程,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城镇污水垃圾治理工程,固废及危化品运输安全防护工程,水生生物保护工程;三是加强制度建设。落实长江经济带负面清单管理,推进环保监测执法垂管改革、赣江流域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机构改革。全面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推进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制度。对照长江经济带生态环保审计反馈我省主要问题,坚持问题导向,逐项落实问题整改,深究问题根源,加强制度建设,着力构建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二)做好“交通支撑”文章。
一是加快打造九江江海直达区域性航运中心。按照“三中心两平台” 定位,继续加快赣江、信江高等级航道和各重点港口码头建设,着力形成相互协作发展的一体化港航体系,优化整合航运资源,提升现代航运服务功能,加快建设集疏运体系,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和江海直达。二是畅通对接长江经济带铁路、公路通道。着重加快推进昌吉赣、赣深、安九客专、昌景黄客专等一批关键通道工程建设,做好昌九客专、长赣铁路前期工作。进一步完善省际高速通道,开工建设上饶至浦城、婺源至赣皖界等省际高速公路。三是提升全省综合立体交通效率。加快南昌昌北机场、赣州黄金机场航空枢纽建设。加快九江庐山、赣州西、吉安西、南昌东等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做好赣江新区综合客运枢纽、南昌轨道第三轮建设规划前期工作。
(三)做好“改革创新”文章。
一是创建长江经济带九江绿色发展示范区。加快编制九江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全面启动示范区建设,在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体制机制等方面探索创新,建立共抓大保护新机制、绿色发展新模式,力争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经验和模式,打造成长江沿线一颗绿色发展的“明珠”。二是以共抓大保护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积极发展以智能制造为重点的新型制造产业,围绕航空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智能汽车、新材料等具有江西特色优势产业,促进我省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实施智能制造“万千百十”工程,培育1-3个智能制造基地,实施40个左右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引导和带动各行业智能化技术改造。深入推进全省工业园区改革创新,全面提升产业结构。创新引领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培育壮大航空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重点抓好100个上新动能项目。
(四)做好“区域合作”文章。
一是完善长江经济带中游省际协商合作机制。不断深化中游四省会城市合作,积极引导省内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产业联盟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跨区域省际交流合作活动,促进信息共享、联合创新、产业协作、标准对接。二是深化与“一带一路”战略互动发展。结合我省国际物流情况,有选择性地开行中亚、俄罗斯、越南等国家线路,保持我省赣欧(亚)班列常态化运行。加快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和口岸平台建设,融入全流域关检直通。三是积极参与沿江产业承接转移和分工协作。推进南昌、赣州、九江等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及赣湘、赣鄂开放合作试验区等产业转移承接平台建设,强化与长江沿线省市的紧密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