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朋友家做客,正好看到她8岁的女儿练毛笔字。
小姑娘抿着嘴巴,专注地盯着笔尖,片刻功夫,横竖撇捺便跃然纸上,行云流水般生动起来。若不是亲眼见到她书写,单凭字是断然猜不出小姑娘的年龄的。
我们一帮客人都在现场叫好,夸朋友教女有方。朋友谦虚地说:“因为祖上一直有着写字的习惯,所以就一直传承了下来。”朋友的祖父,是村里学问最高的人,几乎包揽了同族人所有人的对联和书信,久而久之,对书法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朋友的父亲在耳濡目染下,也是打小就钟爱书法,目前是当地市级书法家协会的重量级人物。而朋友自己更是因为习得一手好字,走到哪里都令人刮目相看。朋友说,祖父教导他们,练习写字能让人平心静气,戒骄戒躁,如果这门手艺传承下来,对后代是有益的。
朋友将这句话作为家训铭记于心,女儿5岁的时候上了书法兴趣班,朋友无论刮风下雨都 会坚持送她去学习。为了培养女儿对书法的兴趣,她带女儿参加过很多名家的书画作品展。
蔡元培曾在《中国人的修养》里写:“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好的家风,很重要,更得益于传承。如果将好的人品修养和生活习惯甚至一门技艺传承给子孙后代,会对后代产生深远的影响。
有一期《奇葩说》上,张泉灵讲了一个故事。她所参与的慈善组织给聋儿童植入人工耳蜗,如果聋儿在7岁之前不植入人工耳蜗,他就听不见这个世界的声音,也就意味着无法开口说话。当时基金会碰上两个家庭,一个家庭赤贫,父母没有受过任何教育,另一个家庭月入4000,但孩子的父母读过高中。基金会最后的决定是,把唯一的机会给第二个家庭。慈善机构的考量是:要把从爱心人士兜里捐出来的每一分钱,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张泉灵说:“聋儿植入了人工耳蜗之后能不能讲话,很大程度还依赖于父母能不能教他。所以如果父母受过教育,能维持一个正常的家庭,会让这20万块钱的植入变得更有价值。”
对于这两个残疾孩子来说,父母能创造的教育环境,就是他们能在这个世界翻盘的筹码。
虽然很残酷,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是会传承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曾国藩曾为后人留下十字六箴言家风:“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身为晚清重臣,曾国藩以廉率属,以俭持家,“誓不以军中一钱寄家用”。他在京城时,见到世家子弟挥霍无度,但不让子女进京居住。夫人带令子女住在乡下老家,因手无余钱,只能事事躬亲,下厨烧灶、纺纱织布。
曾氏后人无一不以勤俭著称。曾纪芬是曾国藩最疼爱的小女儿,却从未享受过贵族小姐的奢侈,穿的衣服的常是姐姐们留下的。曾国藩在家书中告诫女儿:“衣服不宜多制,尤其不宜大镶大缘,过于绚烂。”
两百多年来,曾氏后裔有成就的多达200余人,大多成为学术、科技、文化领域的精英,堪称中国家族史上的奇观。曾国藩并未给子女留下万贯家财,但他创立的家风却福泽绵延子孙后代无数年。相比之下,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更具有传承意义,这是无论什么时代都不会贬值的精神财富。
一个家庭在社会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由上一代人传下来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所决定的。
所以,为人父母者,千万别想着安于现状。你不努力,就轮到你的孩子加倍努力;你不成长,你的孩子更不会成长。
作家艾小羊曾写过这么一句话:
越是拼搏过的父母,越知道教育的重要。他们明白奋斗的艰难,人生的不容易,能将自己受过的苦,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优良的学习、思考习惯,传承给孩子。
这种传承,才是最好的家风。